
开班仪式现场
11月8日,由湖北省博物馆、三峡工程博物馆主办的“2025年度全国商周青铜器鉴定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三峡工程博物馆多功能厅隆重举行。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社会文物处副处长邵明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陶诚,长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先富,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二级巡视员吴红敬,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奇,三峡工程博物馆馆长高飞等领导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宜昌博物馆等协办单位代表出席开班仪式。来自全国各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及国有博物馆的文物鉴定专业人员3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开启此次专业学习之旅。

国家文物局邵明杰副处长致辞
邵明杰副处长在致辞中强调,文物鉴定是文物保护利用的核心基础性工作,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他肯定了湖北省在文物鉴定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指出此次全国性培训班的举办,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国家文物鉴定体系建设要求、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全国青铜器鉴定整体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二级巡视员吴红敬致辞
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二级巡视员吴红敬在致辞中表示,文物鉴定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自2023年国家文物局部署国家文物鉴定体系建设以来,湖北省在人才培养、馆藏定级、藏品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湖北将进一步依托湖北省博物馆的资源与人才优势,整合鉴定职能,壮大省级鉴定力量,为文物鉴定事业注入持续活力。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陶诚致辞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陶诚在发言中强调,鉴于文物鉴定工作对从业者有很高要求,本次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全国文物工作者构建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此举旨在提升从业者的鉴定业务水平,进而推动文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陶诚还表示,基金会未来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文物鉴定人才培养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并期待学员们能够学有所成,共同守护中华文明的瑰宝。

长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先富致辞
长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先富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培训创新采用两馆联动教学模式,既是对传统培训方式的突破,又是对新时代文物人才培养路径的积极探索,充分展现了长江文化促进会扎实推进国家文物鉴定体系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具体行动。长江文化促进会将继续与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及沿江文博单位等紧密协作,共同为夯实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根基添砖加瓦。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奇致辞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奇作为主办方代表,详细介绍了本次培训班的创新模式。他表示,培训班聚焦“商周青铜器鉴定”核心主题,精心设计了“理论筑基+实鉴实训+科技赋能”三位一体的培养方案:邀请权威专家分享学术积淀与鉴定心得;依托湖北省博物馆丰富馆藏及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等资源,开展实物观摩与上手研习;引入青铜器科技检测与鉴定技术,探索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让学员成为“理论扎实、目鉴准确、科鉴熟练”的复合型鉴定人才。湖北省博物馆作为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包括馆藏文物鉴定、出入境文物鉴定、文物司法鉴定、社会文物公益鉴定等四大门类在内的文物鉴定体系的系统构建,成为“十五五”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

三峡工程博物馆馆长高飞致辞
三峡工程博物馆馆长高飞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在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博物馆开启此次高规格培训,意义非凡。三峡工程博物馆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学员们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并期待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深化与各方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领域的合作。
此次全国商周青铜器鉴定培训班的举办,是湖北丰富青铜文物资源与鉴定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标志着湖北文物鉴定培训工作面向全国开放正式启动。根据培训工作计划,培训将持续10天(11月16日结束),培训期间将赴宜昌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及湖北省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学员们通过系统学习,将有效提升专业能力水平,深化对青铜文明与荆楚文化的理解,助力增强守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推动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部门:鉴定服务部
撰 稿:于梦思
审 核:范小宁
终 审:李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