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展览 临时展览

延伸看展丨“云游”东海道

发布时间:2023-11-29 11:26:34    浏览次数:6655 次   

江户时代后期,浮世绘风景画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一时期,日本的平民旅行风潮正逐渐兴起。生活富足的江户市民拥有较大的旅行和参拜自由,因此,像导游手册、景点广告一样的风景画(又称“名所绘”)引发大众的兴趣,成为浮世绘里的新题材,诸如“江户名所绘”“诸国名所绘”“街道绘”等主题,表现了江户通往各地的沿途风景及名胜。

歌川国芳《佃岛》,《东都名所》系列之一(1832年)

《佃岛》作为《东都名所》系列的代表作,体现出后期浮世绘的写实特征。佃岛是“佃煮”的原产地,佃煮是一种用酱油和砂糖煮成的日式料理。画家受此启发,让河面上漂浮着吃剩的食物,左侧桥柱附近有一个啃过的西瓜,点明夏日风情。

1797年,《东海道名所图会》对东海道的景色做了俯瞰式的描绘。此后,大量的书籍插图、文人绘画的创作都沿袭了这一视角。1802年,滑稽小说《东海道徒步旅行记》刊行,在随后的30年里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品。受畅销文学作品的影响,浮世绘画师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东海道题材的创作。

秋里篱岛作,北尾政美、竹原春泉等插图《东海道名所图会·大井川》(1797年),同年,歌川广重出世。

歌川丰广《东海道五十三次·品川》(约1802年)

随着东海道风景绘的畅销,广重的老师歌川丰广也加入了此题材的创作,不过这一系列风景绘数量较少,多以人物配上诙谐的诗歌。

1790年起,幕府禁止浮世绘使用过于丰富的色彩,随着对题材等方面的管控越来越严格,以构图华丽繁复、人物特征鲜明的“美人绘”、“役者绘”备受打击,相反地,描述风景的“名所绘”因用色简约、立意单纯而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江户时代,作为连接江户与京都的官道,东海道既是幕府将军需往京都觐见天皇“上洛”(以洛阳喻京都)的交通纽带,也是很多大名赴江户进行“参勤交代”(大名赴江户交替居住、工作)的必经之路。由此,东海道不折不扣成为了当时日本主要的政治经济大动脉。其次,作为一条跨越高山大海、连接无数名胜的古道,人们可经由此路进行旅行、参拜等活动,东海道成了很多人心中“诗和远方”的代名词。

歌川广重《藤川:棒鼻之图》,《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之一(1833年)

参勤交代是德川幕府时期施行的军役,制度规定大名必须携带大批随从定期前往江户,在前进时排成大规模的“大名行列”。此图右侧是正在休整中的大名队伍,左侧的三位官员正在毕恭毕敬的迎接。每年八朔节(八月初一)幕府都要向朝廷献上骏马,画中带有御币的红、黑二马正是贡物。

作为文化、贸易要道,有关东海道的艺术创作层出不穷。下面请追随浮世绘画师的脚步,一起“云游”江户时代的东海道吧!

“画狂人”葛饰北斋曾先后制作了5个有关东海道的浮世绘系列,包括1804年的《东海道彩色揩五十三次》《春兴五十三駄之内》,1810年的《东海道五十三次绘尽》《东海道五十三次》和《东海道五十三次绘本驿站铃》,这些作品重点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葛饰北斋《东海道五十三次·神奈川》(1802年)

趁着《东海道徒步旅行记》的大卖,葛饰北斋也推出了《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这一系列的创作以想象为主。

葛饰北斋《春兴五十三駄之内·保土谷》(1804年)

1804年开始,葛饰北斋的《春兴五十三駄之内》系列开始刊行。保土谷为东海道宿场之一。本系列不仅有风景绘、美人绘,也有直接表现当地特色美食的名物绘。

葛饰北斋《东海道五十三次绘本驿路铃·大矶》(1810年)

1810年,葛饰北斋推出了制作精良的《东海道五十三次绘本驿路铃》系列,在细节、构图、用色等方面更加成熟。图中的“虎子石”传说曾救过曾我祐成的命,到江户时代仍被视为灵异之物,受人膜拜。  

葛饰北斋《东海道名所一览》(1818年)

这是一幅示意性地图。北斋选择鸟瞰视角,对富士山更是采用夸张的表现形式。

葛饰北斋《诸国名桥奇览·三河八桥》(1833—1834年间)

平安时代的名胜“三河八桥”在江户时代已经湮灭。葛饰北斋凭想象绘制了夸张曲折的桥身,与被强调的红色斗笠,形成现代性的点、线、面构图,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带来视觉冲击。

另一位浮世绘大师喜多川歌麿在晚年也尝试了东海道主题的创作,作为美人绘大师,他的风景绘中依然以美人为主导元素。

喜多川歌麿《美人一代五十三次·平塚》(约1805年)

歌麿并未完成这一系列,便于1806年辞世。

《东海道五十三次》大获成功后,歌川广重又创作了26组以东海道为主题的版画。他还曾制作过几款具有实用性的彩绘棋盘游戏“纸双六”(在纸上绘制的双陆棋),布局同样是以东海道为主题,在行进路线中加入了地理元素,浮世绘与“桌游”在东海道美景中完美融合,给人带来更多趣味。

歌川广重《浮世道中膝栗毛滑稽双六》(1855年)

歌川广重《参宫上京道中一览双六》(1857年)

随着风景绘的热度不断升温,国芳、国贞等歌川派画师也加入进来,创作了各自的东海道经典作品。在广重的影响下,二代广重、三代广重、月冈芳年、歌川芳艳、歌川芳盛等都曾创作过东海道相关浮世绘。流风所及,“新版画运动”的领军人物川濑巴水也绘制过《东海道风景选集》。他们的画法同样带有各自时代的气息。


溪斋英泉《美人东海道·三岛》(19世纪30年代)

1830年代的风景绘多与美人绘搭配,以符合当时的市场需求。溪斋英泉与歌川国贞同时推出了《美人东海道》,其风景深受广重风格影响。

歌川国贞《美人东海道·三岛》(19世纪30年代)

在《东海道五十三次》发行之后,国贞很快推出了《美人东海道》系列,其画面的远景参考广重的画作,前景则加以美人。东海道主题的创作逐渐成为歌川派的经典。  

歌川国芳《东海道五十三驿五宿名所·鸣海》(19世纪40年代)

歌川国芳所创作的“五宿名所”系列共11幅画,分别把5个驿站放在同一幅画中,将驿站藏于远山,前景表现人物。

歌川国芳《猫饲好五十三疋》(约1848年)

1848年前后,国芳还创作了《猫饲好五十三疋》系列,以53只猫来表示东海道上的每个驿站,猫的名字和图像多来自地名的谐音。

歌川国贞《役者见立东海道五十三其次内·御油》(1852年)

歌川国贞创作的“役者”系列,简称“役者东海道”。“见立”即借代或用典,比如用演员所扮演的山本勘助来代表“御油”这个地方。山本勘助是战国时代的著名军师,传说其隐居的草庐就在御油。

歌川芳重《东海道五十三驿钵山图会·日坂》(1848年)歌川国芳的弟子芳重创作了“钵山图会”系列。“钵山”即盆栽假山。以盆栽的样式表现东海道五十三次的景观,有着独特的意趣。

小林清亲《一月中院午前九时写萨埵之富士》(1881年)

明治维新后,浮世绘越来越受到西方影响,小林清亲为当时的风景绘代表人物。这幅风景写生特别注重光影变化,画面中萨埵岭山下已被夷为平地,正准备修建铁路,也就是日后的“东海道本线”,与广重所绘《由井:萨埵岭》差别甚大。

川濑巴水《东海道风景选集·元吉原之朝》(1931—1947年间)

川濑巴水被称为“昭和时代的广重”,他的作品被视为日本新版画运动的代表。在诗意的表现手法中,浮世绘最终与现代艺术合流,踏上了全新的旅程。


参考资料

1.王紫.东海道五十三次.北京:台海出版社.2023.

2. [日]十返舍一九著.鲍耀明译.东海道徒步旅行记.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

3. 潘力.浮世绘.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20.

4. [日]永井荷风.李振声译.江户艺术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 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 The Masters of Ukioye: AComplete Historical Description of Japanese Paintings and Color Prints of the Genre School. New York: The Knickerbocker Press. 1896.

6. 浮世絵検索:https://ja.ukiyo-e.org/sources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