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湖北文博》创刊号正式出版

发布时间:2024-09-04 14:48:58    浏览次数:3973 次   

编者:湖北省博物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ISBN:9787030779199

内容介绍

《湖北文博》于2023年9月正式创刊,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主管,湖北省博物馆主办,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协办,每年定期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湖北文博》重点聚焦湖北历史文化研究、长江文物保护利用研究、博物馆学研究及博物馆管理研究。

本书为第一辑,收录20篇研究论文、2篇书评和2篇综述。研究论文涉及夏商文化研究、楚文化研究、曾随文化研究、博物馆学研究、文保研究。书评是对两部考古学研究著作的评介。综述是两场学术研讨会和业务成果报告会的纪要。

目录

《湖北文博》发刊词 张晓云

夏商文化研究

001 二里冈文化时期青铜器的装饰艺术——以盘龙城青铜器为中心 张昌平

楚文化研究

009 湖北枝江姚港春秋墓年代与相互关系述略 徐少华

014 新见楚王领、翏子厚器及相关史事小考 王先福 赵丹

020 纪南城研究回顾 尹弘兵

031 楚墓出土绕线棒研究 王君妍 张闻捷

051 东周楚国玉器述略 陈春 曹静

058 文物所现楚汉时期长沙地区的对外交流 张艳华

曾随文化研究

072 从曾侯家族墓地看周代礼制的演变 笪浩波

081 西周、春秋时期曾、楚乐钟编列研究 王先福

088 曾侯乙墓出土玉器的几点思考 胡百

博物馆学研究

098 致知·励志·商务:清朝外交官眼中的西方博物馆 何广

107 非国有博物馆馆址馆舍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湖北省非国有博物馆为例 龙永芳 柯萍萍

114 39°C博物馆——观众行为效应对博物馆建设的影响 黄翀宇

121 博物馆展览改陈如何推陈出新——以“梁庄王珍藏——郑和时代的瑰宝”展览为例 魏冕

128 浅议考古遗址博物馆展示传播的特点与问题 赵娜

133 基于UbD理论的博物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汪静文

141 浅谈新时代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 黄娟 鲁黎

文保研究

146 当代古陶瓷修复技艺概念内涵初探 李奇 王江

154 馆藏古琴保护修复刍议 王宜飞 孙嵩

162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古籍善本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赵艳红 谢梦 陈巧

书评

172 蕞尔小国如何成就一部考古学文化研究大作—读《周代邓国考古学文化研究》 张昌平

175 楚文化研究的家族视野——读《楚系家族墓葬研究》 尚如春

综述

177 “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纪要 本刊编辑部

180 湖北省博物馆2023年度业务成果报告会纪要 本刊编辑部

发刊词

2023年9月,筹备已久的《湖北文博》在各方的支持下终于创刊。至此,在浩如烟海的出版物当中,又多了一朵由湖北省博物馆激荡而起的浪花。

《湖北文博》重点聚焦湖北历史文化研究、长江文物保护利用研究、博物馆学研究及博物馆管理研究。其创办初衷,一来给研究者提供学术争鸣之平台,二来给湖北省博物馆提供展示形象之机遇。我们期待结成这一桩良缘。

《湖北文博》目前开设包括但不限于楚文化研究、曾随文化研究、明代藩王文化研究、辛亥首义文化研究、红色文化研究、长江文物保护利用研究、音乐文物研究、简牍古籍研究、社会文物研究、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管理研究、博物馆社会教育研究、博物馆展示传播研究、智慧博物馆研究、中小博物馆研究、工艺美术传承研究等专栏。以上专栏设置,希冀既能突出荆楚文化特色,亦可囊括文博核心业务,敬请各位撰稿人恣洒潘江、肆倾陆海。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作为组稿发行方,湖北省博物馆承诺将以学术为上、敬惜字纸的态度至诚打造《湖北文博》。我们将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每一份期待。我们会深度思考每一位投稿人的真知灼见、孤诣用心。

古之成大事者,必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刚刚创刊的《湖北文博》,就像一棵小树苗,要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有赖于学界同人的鼎力支持。我们真诚期待大家惠赐稿件,在《湖北文博》尽展才华!

张晓云

2024年3月18日

摘要

夏商文化研究

二里冈文化时期青铜器的装饰艺术——以盘龙城青铜器为中心

张昌平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 二里冈文化时期是古代中国青铜器发展时期,装饰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本文从这一时期青铜器纹饰与器类之间的关联、纹饰的布局两个方面入手,观察到兽面纹的重要地位,以及纹饰、器类的主次之分。本文还从纹饰的布局观察纹饰在组、周以及器上的分布,总结出装饰追求规整、繁化、多周的效果,以及装饰赋予青铜器更好的展示性,提升了青铜器作为礼器的功能。

[关键词] 二里冈文化 青铜器 装饰

楚文化研究

湖北枝江姚港春秋墓年代与相互关系述略

徐少华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 1985年发掘的枝江姚港M14和M15所随葬的青铜器除个别风格偏早外,主体部分既与淅川下寺M10出土的同类器相近或略晚,亦与下寺M11的有关器物相当,下葬时代当为春秋晚期后段,绝对年代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或略早。从墓主头向、棺椁结构、器类组合及器形特征来看,这两座墓葬均体现出典型的楚文化风格,应是一对楚国低等贵族夫妇的并穴合葬墓。

[关键词] 姚港M14、M15 春秋晚期后段 夫妇并穴合葬

新见楚王领、翏子厚器及相关史事小考

王先福 赵 丹

(湖北省博物馆)

[摘 要] 近期湖北省博物馆在涉案文物鉴定中发现5件青铜器,4件有铭文,内容较为重要,涉楚王领、翏子厚与相关史事。本文在介绍该组青铜器的基础上,考证其时代为春秋中期中段;楚王领应为楚成王,楚王领媵器之甫(吕)灭国时间或在楚成王三十七年(前635年)至楚庄王十九年(前595年)间;翏即西蓼,其灭国时间或在楚成王末期或楚穆王早期。

[关键词] 楚王领器 翏子厚器 甫(吕) 西蓼 春秋中期

纪南城研究回顾

尹弘兵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

[摘 要] 纪南城据文献记载为楚郢都故址,20世纪的纪南城考古大会战奠定了纪南城研究的基础,此后学界针对纪南城的年代、性质、形制、建筑、水利、防御、交通、社会、经济及楚都礼制、楚都分类等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 纪南城 楚都 考古 专题

楚墓出土绕线棒研究

王君妍1 张闻捷2

(1. 襄阳市博物馆 2.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

[摘 要] 楚墓中出土的绕线棒是一种形似纺锤状的漆木质器物。本文以迄今楚墓中发现的绕线棒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绕线棒的出土位置和出土数量、形制,并综合出土绕线棒墓葬的等级、墓主身份等方面,结合历史文献及考古出土相关器物的对比,分析楚墓中出土的绕线棒这一器物的主要功用,进一步明确绕线棒的实际用途以及其所反映出的社会礼制思想。

[关键词] 绕线棒 楚墓 弋射

东周楚国玉器述略

陈 春1 曹 静2

(1. 湖北省博物馆 2.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 楚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楚玉,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玉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简要论述东周楚国玉器的出土概况及其用料、制作、器类、纹饰等方面特点,借以展现楚国玉器的时代风貌、辉煌成就以及发挥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 东周 楚国 玉器

文物所现楚汉时期长沙地区的对外交流

张艳华

(湖南博物院)

[摘 要] 本文以楚墓出土玻璃器,汉墓出土珠饰、胡人俑作为论述依据,探讨作为湘江流域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城市,长沙在楚汉时期出现的外来文化因素,证明了长沙与异域文明在此时期存在较为频繁的文化交流,并兼论这些外来文化因素进入长沙的路径。

[关键词] 长沙 湘江流域 对外交流 舶来品

曾随文化研究

从曾侯家族墓地看周代礼制的演变

笪浩波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摘 要] 曾侯家族墓地是目前周代诸侯家族墓地中揭露最为完整的材料,通过对曾侯家族墓地的研究,可以揭示周代礼制演化的历程。本文从各个时期曾侯墓葬形制大小、棺椁重数和随葬礼器三个层面展开探研,发现曾侯家族采用周礼始自西周早期后,春秋晚期前仍在遵循未有僭越,这可能与其姬姓小国的地位有关。但战国后,由于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的身份转变,曾侯家族放弃了周礼而从楚制。

[关键词] 曾侯家族墓地 周代 礼制演变

西周、春秋时期曾、楚乐钟编列研究

王先福

(湖北省博物馆)

[摘 要] 曾、楚是周代“南土”几乎整个两周时期并存的唯二封国,考古发现了20余套西周早期至战国晚期的编钟,构建了周代“南土”乐钟编列的序列。其中,西周、春秋时期处于肇始、发展期,乐钟编列既呈现出与中原地区发展相同的共性,又具有南方的地域特征和自身风格,两国乐钟编列方式甚至还互相影响,为战国时期曾、楚乐钟编列一体化发展并完全独立于中原诸国之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乐钟编列 曾 楚 西周 春秋

曾侯乙墓出土玉器的几点思考

胡 百

(湖北省博物馆)

[摘 要] 1978年,在擂鼓墩发掘出土的曾侯乙墓是20世纪湖北省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共出土文物15000余件,它以出土文物数量众多、价值重大、影响深远而闻名于世。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曾侯乙墓发掘以来,对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铜器和乐器方面,对曾侯乙墓出土玉器的研究不多,且研究的内容还比较分散,未成系统,使得曾侯乙墓的玉器被笼统地概括为战国早期玉器,这种判断是不合适的,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对于先秦玉器来说,由于其被赋予的礼玉、瑞玉、葬玉、德玉等特殊性质,它的研究价值其实并不亚于青铜器。

[关键词] 曾侯乙墓 玉器 年代 定名 组合

博物馆学研究

致知·励志·商务:清朝外交官眼中的西方博物馆

何 广

(湖北省博物馆)

[摘 要] 清朝外交官衔命出使欧美各国,参访博物馆是公余雅趣,也是公务活动。他们寄递回国刊印的日记,保留了对西方博物馆最初的参观记录。贴近观察这种命名纷纭的新生事物,使他们打开了眼界,见识了千奇百怪的陈列品,认识到博物馆广人智识、考镜学问的教育性质,体会其激发爱国之情、鼓舞民心的教化作用,发现其富国利民的商务功能。外交官们对西方博物馆的认知,与他们的教育经历、出使任务以及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体现了他们经世致用的深意。

[关键词] 清 外交官 博物馆 功能 语境

非国有博物馆馆址馆舍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湖北省非国有博物馆为例

龙永芳1 柯萍萍2

(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 湖北省博物馆)

[摘 要] 非国有博物馆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之一,馆址的科学选择与稳定、馆舍建筑的规范及发展维护等,是非国有博物馆发挥其功能的重要物质条件。实地调研发现,湖北省非国有博物馆虽然数量较多,但因其自发性加之资金短缺、对博物馆建立的不同理解等,导致馆址选择不科学、不稳定,馆舍建筑不规范、普遍无后续发展空间,建筑运营维护乏力等问题存在。本文试从规划设计、馆舍建设及维护、落实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和多元筹措资金方面逐步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 非国有博物馆 湖北省 馆址馆舍

39℃博物馆

——观众行为效应对博物馆建设的影响

黄翀宇

(湖北省博物馆)

[摘 要] 博物馆逐渐成为观众达成学习目的、身份建立和文化认同的休闲场所,越来越多的观众将空闲时间用在博物馆当中,来博物馆参观成为必不可少的休闲活动之一。博物馆持续升温,促使观众行为、群体需求均发生改变,这无疑对博物馆的功能性和社会职能发挥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以博物馆中的观众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博物馆所肩负的重要职责,来思考观众行为效应对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博物馆升温 观众行为 观众需求

博物馆展览改陈如何推陈出新

——以“梁庄王珍藏——郑和时代的瑰宝”展览为例

魏 冕

(湖北省博物馆)

[摘 要] 博物馆展览改陈的目的是为观众提供认知展览的全新视角和审美体验。要实现这一目标,博物馆应扎实推进学术研究、制定符合展览定位和内容的形式设计方案、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之传播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扩大展览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以湖北省博物馆改陈“梁庄王墓”展览为例,说明了策展方如何从前述四个方面入手,打造兼具学术、审美、教育价值的陈列展览。

[关键词] 博物馆 展览 改陈

浅议考古遗址博物馆展示传播的特点与问题

赵 娜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摘 要]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了新的百年征程。100多年来,中国考古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依托重大考古发现建设的考古遗址博物馆也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考古遗址博物馆因其在地性、现场性、专题性、完整性与进行时等特点,在展示传播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目前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展示中普遍存在缺乏整体规划、遗址信息阐释不足和观众体验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拟在探讨考古遗址博物馆展示传播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改善现状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考古遗址博物馆 遗址展示 考古学阐释 阐释系统

基于UbD理论的博物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汪静文

(湖北省博物馆)

[摘 要] UbD理论是美国学者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提出的以“理解”为核心的逆向教学设计理论。对传统教学设计“讲、学、评”的顺序进行重组调整,更加突出对大单元、大概念的理解。这为博物馆教育提供了借鉴参考的道路。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博物馆在开发课程时应立足本馆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完整的博物馆教育课程体系,实现知识性与娱乐性兼顾,才能达到博物馆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 UbD 博物馆教育 教学设计

浅谈新时代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

黄 娟 鲁 黎

(湖北省博物馆)

[摘 要] 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被视为第一资源,其重要性和价值不容忽视。对于博物馆而言,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引领其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针对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推动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的优化。

[关键词] 新时代 博物馆 人才队伍建设

文保研究

当代古陶瓷修复技艺概念内涵初探

李 奇1 王 江2

(1. 湖北省博物馆 2. 首都博物馆)

[摘 要] 一直以来,作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相统一的载体,古陶瓷修复技艺与时俱进,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状况、认知水平、科技能力等因素影响下不断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古陶瓷修复技艺形成了多种目的、多种用途、多种方式、多种喜好、多种学科交融的复杂体系。本文尝试在此背景下,通过社会环境、遗存状况、“修复”概念三个角度对目前中国古陶瓷修复技艺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初步解析中国当代古陶瓷修复技艺的概念内涵,并提出相关问题,以期为后续的细化研究提供基本思路。

[关键词] 古陶瓷 修复技艺 遗存状况 社会因素 “修复”概念

馆藏古琴保护修复刍议

王宜飞1,2 孙 嵩1

(1.湖南博物院 2.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摘 要] 我国传统古琴保护修复实践历史悠久,而现阶段文物保护行业内对于馆藏古琴保护理念、修复原则等尚未达成共识。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可移动文物修复管理办法》,在对馆藏古琴相关基本概念细致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博物院馆藏古琴保护修复实践,提出“稳定、真实、完整”的保护理念,并建议制定馆藏古琴保护修复技术标准,以确保馆藏古琴保护修复效果、促进馆藏古琴保护修复行业技术交流合作。

[关键词] 古琴 馆藏古琴 保护 修复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古籍善本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赵艳红 谢 梦 陈 巧

(湖北省博物馆)

[摘 要] 古籍善本保护修复过程中,为做到“有据可依,对症下药”,使用各项仪器分析技术,对文物的病害进行科学的分析,多方位地提取文物携带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X荧光光谱仪、酸度计、色差计等对古籍善本的纤维形态、加工工艺、老化程度、酸度、白度等进行无损和微损分析。这些分析方法可在基本不损伤文物的前提下,对古籍善本本体信息进行科学提取,为保护修复提供翔实的依据,有效地指导保护修复工作。

[关键词] 古籍善本 仪器分析 保护修复

主编:张晓云

执行主编:王先福

编辑部主任:杨理胜

责任编辑:罗 恰  柯萍萍

发行:陈丹妮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

联系人:杨理胜 罗 恰 柯萍萍 陈丹妮

邮政编码:430077

编辑部电话:027- 86793565

电子信箱:xueshuzhongxin@hbww.or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