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由李澜、何珊撰写的《漆艺焕彩-清康熙款彩祝寿图屏风保护修复》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清康熙款彩祝寿图屏风为核心,系统呈现了这件屏风的修复历程,为款彩屏风的修复保护提供了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的范本。
清康熙款彩祝寿图屏风在20世纪初期流至美国,被当地博物馆收藏,后于2019年由美籍华人捐赠入藏湖北省博物馆。该屏风通高297.2,每扇宽45.7,总长560厘米,共12扇,24面,正反面主体分别是《郭子仪祝寿图》和《深柳读书堂图》。屏风漆雕动植物均有祝福主人长寿顺意、福禄吉祥之意,表现古人对富贵长寿、子孙兴旺、福泽绵延、平安如意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研究祝寿习俗及历史风貌、清初款彩工艺的技法有着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清康熙款彩祝寿图屏风入藏时已面临裂隙、断裂、漆膜脱落、残缺等多重病害,情况复杂,修复难度较大。《漆艺焕彩-清康熙款彩祝寿图屏风保护修复》以修复流程为脉络,通过对屏风胎体、漆膜、颜色层状况进行全面排查,确定病害成因,并结合检测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详细记录了文物历经入库、拍照、清洗、补配、打磨、补色、封护的全过程,并解读了屏风题材的历史内涵,实现了技术修复与文化解读的融合。
在修复过程中,修复团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X射线能谱仪、显微观察、材料成分分析等,对屏风的木胎结构、漆层状况、彩绘颜料等进行了“全面体检”,精准揭示了其漆膜开裂起翘、脱胎露木、合页脱落等复杂病害的成因;在充分尊重原始工艺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用了传统大漆工艺进行加固、回贴与补配。对于缺失部分,遵循原有纹饰进行谨慎补绘,做到“远看一致,近观可辨”;同时也详述了如何在传统技艺框架下,引入现代材料科学的最新成果,以解决一些传统方法难以应对的难题,体现了当代文物修复工作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湖北省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于2005年挂牌的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25年是基地成立20周年。9月25日,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主办,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湖北省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承办的第四届出土木漆器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漆艺焕彩——清康熙款彩祝寿图屏风保护修复》的出版,是对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挂牌成立20周年的献礼,也是对20年来出土木漆器文物保护领域的新理念、技术突破与实践成果的成功展示。
修复后的清康熙款彩祝寿图屏风正在湖北省博物馆“光彩于文——中国漆器艺术”展中展出。
来源部门:学术研究中心
撰 稿:李 澜
审 核:杨理胜
终 审:王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