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湖北省博物馆举办“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纪要

发布时间:2023-09-24 13:34:02    浏览次数:365 次   

2023年9月23日下午,作为湖北省博物馆建馆7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指导,湖北省博物馆主办的“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及各省、市、自治区文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萍为研讨会致辞后,9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作了主旨报告,以全球视野聚焦博物馆文化传播,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现纪要如下:

报告分上、下半场。上半场由四川博物院党委书记向和频主持,报告人4名。

1、许杰(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

报告题目为《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以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特展策划为例》。报告先简单介绍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展览等情况,勾勒了该馆的发展理念为“人人亚博”,实现方法是希望“通过体验达到贯通”,并以该馆策划的特展为例阐释了“贯通古今”“贯通全球”“贯通生活”的呈现方式。最后对2024年在该馆举办的“凤凰故国:来自长江中游的中国艺术”进行了展望。

2.侯宁彬(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

报告题目为《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文物国际交流合作高地》。报告首先强调博物馆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的特殊作用,文物在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解读了2022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公布的博物馆新定义。报告人认为每个博物馆的资源禀赋都不尽相同,其中藏品是博物馆的独特资源,科研是博物馆的动力源泉,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产品,平台是博物馆的重要窗口,宣传是博物馆的突出技能,人才是博物馆的智力支撑。报告人结合具体实践,提出科学保护是基础,研究阐释是核心,展示传播是关键,传承弘扬是目标。报告最后就合力打造品牌进行了概括总结,认为资源整合是文物出境展的基础,主题凝练是文物出境展的核心,机制创新是文物出境展的动力,品牌建设是文物出境展的要求,政策支持是文物出境展的保障。

3.加百列•罗乔尼(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博物馆馆长、音乐和文化材料学院院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前主席)(线上)

报告题目为《更多的音乐——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博物馆新馆》。报告首先回顾了作为西方音乐研究领域世界第一的音乐学院和博物馆的历史,介绍了诸多重量级藏品,如存世最古老的带弦键盘乐器、吉他,著名音乐家约瑟夫•海顿肖像及莫扎特的作曲手稿等等。随后重点解读了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理念与实践。随着藏品规模和观众数量的大幅增加,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于2014年开始建设,新馆按照探索、演出、学习、研究四个关键项设计与施工,打造了四大空间。2020年新馆建成后,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除展厅更加人性化外,还增加了音乐会场地、咖啡厅、观众服务中心、互动空间等设施,设立了音乐和物质文化博士项目等研究项目。展览除基本陈列外,每年还举办两个临展,包括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展,一个小型的原创展。音乐会作为博物馆的核心每周至少一次,有时还在夜间举办,并尝试用馆藏乐器演奏。教育覆盖从新生儿到老人的全年龄段人群,尤其是为一些特殊群体如自闭症患者、盲人等采用特殊方法接触展品。研究方法更加多样,科技手段提升了研究水平,同时,研究室还向公众开放。最后,报告者向参会人员发出了邀请。

4.段勇(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报告题目为《以三星堆为例,看文化传播与文明传承》。以“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向哪里去?”这三个人类终极之问为引言,提出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人类文明的物证,能够为我们提供最真实、直观、可靠的第一手答案。在对“文化”与“文明”的概念、内涵解读后指出:文化与文明都是人类所特有的观念,也是人类进化发展的具体成就的体现;人类自诞生以来进化至今,文化的总趋势是通过传播(比如人类迁徙),其内涵由简到繁、数量由少到多;再通过交流(比如全球化),其内涵由繁到简、数量由多到少。文明由低到高传承发展,文化由此到彼传播交流。然后结合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发现特别是出土的大量文物证实该地作为一个重要的文明交汇点,直观地证明了古代文明之间的传播、交流与融合。并得出结论:三星堆文化应该是由古蜀本地的宝墩文化等发展而来,其最具文化类型判断标准的陶器和筑城技术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并非一个外来文明;但是在受到中原、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其他文明的影响下进入青铜时代、发生质的飞跃,并可能与西亚、北非和南亚地区有文化或贸易联系。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象征,同时也是人类古代文明交流融合的一个重要例证。

下半场由贵州省博物馆党委书记李强主持并做总结,报告人5名。

5.张晓云(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

报告题目是《夯实基础 继往开来 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张晓云馆长认为,藏品基础、场馆基础、研究基础、平台基础是湖北省博物馆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四大基础;特色文物出境展览展演、引进多元文化境外展览、音乐考古国际学术交流、国家元首参观见证历史是湖北省博物馆对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四大成果;发挥平台作用、构建展陈体系、突出文化特色、拓展交流形式是湖北省博物馆未来文明交流互鉴的四大工作。张晓云馆长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湖北省博物馆制定3年计划,锚定4个核心指标,其中针对总观众量、境外观众量都有特别的考虑和安排。湖北省博物馆倡导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也希望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在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廖桂英(台湾鸿禧美术馆副馆长)

报告题目为《走过100年,台湾博物馆/美术馆的演进与脉络》。通过对国际博物馆协会及美国、英国等国家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定义”的解读,总结了博物馆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博物馆的“公众性”“常设性”“非营利性”“专业性”“可亲近性”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她以艺术类为例,根据目标功能将台湾博物馆目标功能分为展现国际与当代艺术、以台湾美术史为主轴、以保存或纪念单一艺术家、因私人喜爱之收藏所设立的博物馆几类,强调以博物馆为沟通平台、以艺术教育为目的导向的目标。并梳理了台湾自1908年成立第一家博物馆至今博物馆发展历程,目前台湾具有一定规模的博物馆、美术馆有200座左右,种类齐全,展览多样,活动丰富。

7.贾建威(甘肃省博物馆馆长)

报告题目为《找准文化传播发力点,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报告围绕适应当前社会公众支持和参与博物馆事业空前高涨的热情予以回应,认为博物馆应顺势而为,逐步打破传统文化服务模式,找准自身文化的亮点和发力点,不断拓展文化传播的渠道和空间,通过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打造定位鲜明、内涵丰富、辐射力强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文物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他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1)强化学术研究工作,深挖藏品背后的故事;(2)基于特色藏品资源,打造主题陈列展览;(3)创新文化表达方式,研发高辨识度文创产品;(4)拓展“博物馆+”文化传播模式,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8.布拉德利•史瑞辰•舍雷尔(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乐器部主任)(线上)

报告题目为《音乐的艺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乐器馆》。报告首先简单回顾了2018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湖北省博物馆举办的盛况。然后结合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围绕“音乐是世界语言”的纽带,通过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音乐馆新馆展览及背后的思考对“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进行诠释。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4000年来世界六大洲的5000多种乐器,新馆乐器馆改造五个展厅展出约600件乐器。展览设计放弃了过去按照西方分类系统即按发声方式、地域来展示乐器的传统,而是充分考虑文化功能或背景,将音乐是人类本体和活动的基础组成部分与文化核心以及音乐和演奏音乐的乐器都是艺术作为指导原则,布设“号角齐名”“穿梭时空的音乐”“音乐艺术总汇”等展览,以更好地与观众产生共鸣,使大都会博物馆能实现完成作为世界性博物馆的使命。

9.柳扬(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

报告题目为《全球化视野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以<永恒的祭献>大展为例》。柳扬先生介绍了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的策展思路。该展览通过150多件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呈现三千余年前先人敬天崇祖的祭祀文化,以及神秘华美的礼器艺术。在展现形式上,该展览分为场景设定、万物有灵、宗庙、祭祀、宴饮、礼制、回到起点七幕,聚焦能折射青铜文化核心的瞬间和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亲历一个祭祀的过程:从进入陈列青铜祭器的“庙堂”,到亲历涉及青铜礼器的“祭祀”活动,再到参与使用青铜酒食器宴饮的欢快场面, 整个展览熔灯光、色彩,和图画为一炉,集影视、音频,和特效于一体,观者将在一个个独特无双的场景中,沉浸式地感受与理解中国青铜时代的礼仪和艺术。该展览为同类型的提供一个从不同角度和方式思考的案例。

纪要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