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古研究院 公众考古

考古“她”力量|周青:楚墓M3的发现与“在场”

发布时间:2025-03-08 16:01:58    浏览次数:1 次   

在历史的尘埃中,她们手持探铲与毛刷,以温柔而坚韧的力量叩响千年文明的回声。考古“她”力量,是深埋地下的线索被重新唤醒的见证,是田野与实验室间不倦求索的缩影。她们用脚步丈量荆楚大地的文化层积,用双手复原时光长河中的文明图景。值此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特聚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女性考古领队们,倾听她们在探方内外的故事——既有叩问历史的理性锋芒,亦有守护文明的热忱初心。让我们透过她们的双眼,看见考古事业的温度与力量,致敬那些在黄土与星辰间书写传奇的“她”时光。

在襄阳市东津镇前岗墓地,编号为M3的墓葬的发现让此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周青十分惊喜,“前岗M3的发现为汉水东部区域春秋时期楚文化面貌的完善以及区域文化的交流研究提供了契机。”

前岗墓地区域位置图田野考古初体验

周青的考古之旅始于大学时期的田野实习。大三那年,她跟随老师和同学们前往河南淅川,参与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项目。库区简陋的生活条件并未浇灭她的激情,相反她却乐在其中。上工时,坚守在自己负责的探方“一亩三分地”,上穷碧落辨析遗存;休整间,约上相邻“方主”围坐在一起,品着野外炙烤的红薯和玉米,分享彼此的发现与感悟。那次轻松而又充实的田野经历,成为她脑海中一直珍藏的记忆。若彼时周青对考古的认知仅算一场愉悦的课程体验,那么,在从事考古工作十多年后,如今她对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她认为,考古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和耐力,更需要细致、认真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考古的难易取决于个人的投入和专注的程度。她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热爱考古,才能在这一领域走得更远,发现更多别人未曾察觉的奥秘。

周青大学田野实习照片前岗M3的神秘面纱

2024年,为配合襄荆高铁工程施工,考古工作者对襄阳市东津镇前岗墓地43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编号为M3的墓葬是近年来湖北地区保存完好、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楚系墓葬。作为本次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周青提到,本次发掘以M3的发现尤为重要。前岗M3为一椁三棺墓,随葬品多置于椁室四周边箱,以铜器为大宗,共出土青铜器80余件。其中,南部头箱内主要放置铜礼器,东边箱主要随葬铜兵器,西边箱及北部足箱主要随葬成套青铜车马器等。由于春秋时期的楚文化遗存的发现情况相较于战国中晚期而言略显薄弱,前岗M3的发现则为补充、完善汉水北部区域楚文化面貌提供了一项新线索。80余件青铜器,连同车马器与兵器,从沉睡的泥土中苏醒,它们不仅数量可观,更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诉说着中等级贵族的往昔生活与军事风采。

M3出土车马器、兵器

女性考古学者的别样风采

现今考古界,女性考古工作者的身影越来越多,她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为考古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女性考古工作者与男性并没有什么区别,皆可奋斗在考古一线,只要热爱这份工作,总能克服很多看似不利于女性的外界因素,全身心地投入到考古事业中。一批又一批女性考古工作者们用自己的经历鼓励着更多的女性加入考古队伍,用她们的智慧,去探索历史的未知,揭开文明的面纱。

··

在周青的从业经历中,她参与过淅川全岗遗址,郧县辽瓦店子遗址,沙洋新村墓地,荆门双河桥遗址,宜城东陈家巷遗址,襄阳东津前岗墓地等多个遗址,并于2024年获得田野考古发掘领队执照,成为为数不多的女性发掘领队之一。采访的最后,周青这句感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考古“她”力量们的不懈追求,更是广大考古工作者们的共同信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