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古研究院 新闻资讯 媒体报道

丰收节里话丰收,探寻屈家岭史前农耕文明

发布时间:2024-09-22 10:59:19    浏览次数:12 次   

岁月长河川流不息

轻抚、镌刻着不朽传奇

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璀璨明珠

静静诉说着农耕智慧与先民的勇气


轻轻拂去屈家岭遗址上的尘埃,在那五千多年前的晨曦里,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缓缓展开,展现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史诗。

屈家岭,这片被青木河与青木垱河温柔环抱的土地,孕育了华夏文明中一段璀璨的篇章。它不仅是中国最早且明确的大型水利设施的诞生地之一,更是史前“古国时代”的关键版图,与良渚古国遥相呼应,共同铸就了长江文明的辉煌。


屈家岭遗址博物馆


遗落的文明碎片:屈家岭史前农耕文明的璀璨启航


这是一片被时光轻抚的土地,静静地躺在汉水支流的怀抱中,仿佛一叶古老而神秘的扁舟,缓缓飘行在岁月的长河之中。1954年的一个冬天,因现代治水的需要,人们意外地发现了这里。这便是屈家岭--一个承载着长江中游史前农耕文明璀璨光芒的古老遗址。

作为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重要见证,屈家岭遗址以其独特的治水智慧书写农耕文明,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轻轻拂去覆盖在遗址之上的层层尘土,一幅幅关于先民们智慧与勤劳的壮丽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

屈家岭遗址,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地处大洪山南麓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实证长江中游文明起源的重要大遗址。它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代表着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明的辉煌与成就。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够听到先民们劳作时的欢声笑语,感受到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与勇气。

追溯屈家岭遗址悠长的考古探秘之路,宛如一场穿越时空的诗意之旅,满载着对过往文明的深情凝视与温柔挖掘。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每一次铲土的轻扬,都是对远古先民智慧火花的轻柔触碰;每一片陶片的重现,都似在低语,讲述着那段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屈家岭遗址核心区域


2017年,考古学家在一次对屈家岭遗址的日常发掘工作中发现了一块陶片。这块陶片成为了确认屈家岭遗址年代的重要证据。根据判断,这是一块油子岭文化的陶片,距今5900~5100年,略早于屈家岭文化。而屈家岭遗址则是油子岭文化长江中游地区同时期面积最大的聚落,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陶片。经过碳-14测定,考古学家确定位于屈家岭东北部的熊家岭早期坝年代距今约5100年,为发现的中国最早且明确的大型水利设施!


屈家岭遗址出土的油子岭文化晚期陶器



史前水坝的奇迹:人与自然共谱的水之和谐乐章


在屈家岭遗址的东北部,一座名为熊家岭早期坝的古代水利设施,成为了学术界探讨史前治水智慧的重要对象。这座距今约5100年的大型水利设施,不仅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且明确的大型水利设施之一,更是人类历史上治水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一张屈家岭-熊家岭水坝三维成像地图,清晰地揭开了屈家岭遗址史前“水坝”的面纱。在屈家岭遗址东北部熊家岭一带南北两侧山岭和西侧隆起处,有一低洼地势围成“口袋”状,从地图上看,这是一处明显的河谷地形。再细看深究,发现河谷中有疑似“水坝”的隆起,南北两段保存迹象良好,中央部分因年久失修,受流水冲刷形成豁口。


屈家岭遗址及其周边附属聚落地势图(红框内是“水坝”遗迹)

通过对遗址的考古发掘和遗迹分析,可以推断出先民们采用了分层填筑、夯实加固等原始但有效的工程技术,确保了水坝的稳固性。这些技术虽然原始,但却为后来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事实上,在屈家岭文化所有聚落里,除熊家岭水坝外,考古队员还在遗址东南角的郑畈的一处土丘处同样发现了水坝。

很难想象,在五千多年前的那个时代,屈家岭的先民们靠着自己的双手一铲一铲地筑起这宏伟的水坝。一次发现两座水坝,这一震惊于世的考古发现再次证明了江汉平原史前先民治水用水的卓越智慧,也让我们看到了文明之初,开路者们闯出新天地的勇敢和生命力的尽情释放。


屈家岭遗址(黄色)与两处水坝(橙色)分布及面积对比示意图

人与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绎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和谐之舞。先民们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书写了一部关于治水、生存与文明的壮丽史诗。他们的智慧与勇气,如同那永不干涸的河流,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稻花香里说丰年:史前稻作诉说千年辉煌

五千多年前的屈家岭,先民们以非凡的智慧和不懈的勤劳,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出了希望与丰收。他们观察到河流的流向,利用自然之力,巧妙地构建了水坝系统,将低洼之水引入高岗,滋润了广袤的稻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灌溉技术,更是对自然规律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的体现。稻谷在这片被精心呵护的土地上茁壮成长,金黄色的稻穗低垂,随风摇曳,散发出诱人的香清香。

如今,走进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一颗颗史前的“碳化稻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据考证,这是5000年前的粳稻,虽然已经碳化,但模样仍清晰可见。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屈家岭遗址联合考古队经过多年的植物考古,在屈家岭遗址共发现了541粒距今约5800年的炭化稻粒,此外还发现了距今5600年-5300年的33粒炭化粟粒。植物考古工作者对这些炭化种子进行碳-14年代测定,证明这是长江中游最早的稻粒和粟粒遗存。


屈家岭遗址农耕图


在屈家岭,每一粒稻谷都承载着先民的汗水与智慧,每一片稻田都是农耕文明繁荣的见证。寒来暑往,那些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的稻田遗迹,无声诉说着先民们对土地的热爱与敬畏。

屈家岭遗址航拍图

稻花香里说丰年

这座史前农耕文明遗迹

悄然伫立在江汉平原肥沃的土壤上

见证着这里一年又一年的丰收

书写着江汉平原劳动人民

勤劳奋进的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