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古研究院 新闻资讯 媒体报道

填补西周至战国早期500年间大型乐舞发展史空白——郭家庙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

发布时间:2015-04-14 16:15:54    浏览次数:139 次   

昨日下午,“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我省枣阳市郭家庙曾国墓地成功入选。记者获悉,该墓地主人应为曾国国君,其发掘的文物填补了西周至战国早期500年间大型乐舞发展史空白。

墓主应为一代曾国国君

此次一同入选的还有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河南郑州东赵遗址、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等9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对郭家庙点评为:“弥补了西周到战国时期曾国历史的缺环,出土了精美漆器及乐器乃至最早的墨的实物。”

省考古所所长、此次考古领队方勤介绍,郭家庙曾国墓地2002年已进行过发掘。去年10月1日起,省考古所与荆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枣阳市博物馆等多家单位联手对被盗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

该墓区共清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29座、车坑1座、马坑2座、车马坑1座,共出土铜、漆木、玉石、金、银、锡、陶、骨、皮革等各类质地文物近1000件套,其中鼎、盘等有“曾子”铭文。方勤介绍,郭家庙曹门湾墓区年代上限至西周晚期,下限至春秋早期,根据墓葬规格推测,应为曾国一代国君。在郭家庙曹门湾墓区,曾发掘曾侯絴伯戈,曾侯絴伯有可能就是该墓区M1墓的墓主。

填补大型乐舞发展史空白

此前,湖北随州叶家山111号墓出土了西周早期5件套的编钟,是之前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成套编钟。在郭家庙墓地曹门湾墓区,出土了编钟架和我国最早的瑟等大型乐舞遗存。“礼乐制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叶家山编钟是礼乐制度滥觞期的代表。那时候礼乐制度刚刚开始形成。从叶家山到曾侯乙,周代礼乐发展到一个极盛的地步。郭家庙墓地出土的乐器群恰恰填补了这中间500年的空白。从中,我们可以基本了解周代礼乐的发展脉络。”省文物考古所副研究员张翔说,虽然在随州、湖南、河南等地,也曾发现过同一时期的乐器,但是其等级都较低。而郭家庙墓地,与叶家山、曾侯乙一样,都是诸侯国王级别的墓地。“对相同级别墓葬乐弦设置进行比较,才能理清礼乐制度的发展过程。”

同时,该墓区首次发现曾国最大的车坑和马坑,车坑长32.7米、宽4米,葬车28辆。车辆呈东西纵列式摆放,并首次在车坑边沿发现柱洞,据推测车坑填埋前其上建有类似为车棚的建筑,起保护车的作用。与“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的礼制有关。 (楚天金报讯 记者李翌 文体看台 2015.4.10 )

分享到: